欢迎光临睢宁新闻网!
关键字搜索

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农房改善,看看大丰打造的“样板” -尊龙凯时首页

当前位置: 尊龙凯时首页 > 要闻 >

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】农房改善,看看大丰打造的“样板”

时间:2020-11-20 21:23来源:未知 作者:睢宁新闻网 点击:

截至10月底,盐城市大丰区完成农房改善7400户,建成13个新型农村社区,在建14个新型农村社区。在农房改善这条道路上,大丰始终坚持将其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程、头等大事,以走在盐城乃至苏北前列的决心,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,最终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房改善大丰样板。

坚持红色引领,打响党建品牌

以实施农房改善民生工程为契机,我区倾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“红色邻里”党建品牌,把“红阵地、红网格、红队伍、红驿站、红舞台”建到新型农村社区之中,从解决邻里家常的小事入手,把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。在每个镇(街道)新建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社区,让有改善居住需求、住房零散偏远、兜底保障养老的农户搬进新型农村社区。

坚持新型农村社区与基层党组织阵地“捆绑”建设,同规划、同打桩、同装修、同启用,新型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置便民服务、就业创业、社会治理、文体娱乐、卫生健康、居家养老等功能布局,按照有党徽、有党旗、有国旗、有标识、有党员形象墙、有红色文化元素、有无线网络等“七有”标准,统一推进农村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。坚守为民初心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,坚决不搞强拆强建,拆不拆、撤不撤,由群众说了算;怎么补、补多少,全部公示上墙;房屋建哪里、如何建,交给群众自己选择。

深挖特色资源,留住田园乡愁

来到大桥镇大桥新型农村社区,“川港渔村”“商贸集镇”“废灶兴垦”“棉粮重地”四大主题景观把自然风貌、人文景观、特色产业、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整合在一起。“海、桥、盐、商、农、桃”六大特色文脉将大桥的风俗、风貌、风物、风气、风采、风味生动还原,一个有记忆、有乡愁的乡村振兴样板跃然于眼前。

让农民更加安居,让农村更加秀美,让乡风更加文明,我区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立足维护农民利益,高标准建好新型农村社区,打造适应现代生活、体现乡村风貌的宜居家园,把自然肌理、人文景观、特色产业、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整合起来,高质量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。在关乎村庄风貌塑造的建筑风格、村口标识、节点小品等设计中,植入郢爰、麋鹿、湿地、古盐、红色文化等元素,在细节处留住乡愁记忆,推动在全区形成一批立足乡土风貌、富有地域特色、承载田园乡愁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。

强化产业支撑,助力富民增收

围绕产业链布局新型农村社区,我区始终坚持产业居住融合发展,在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时,同步布局配套产业,保证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附近都有一个主导产业支撑,做足富民增收文章。

西团镇众心新型社区依托中国拋丸机之乡的产业优势,打造家门口就业工程,同时依托牛湾河现代农业园区,吸纳社区居民就业、观光、休闲。白驹镇马家村玩具、大桥镇大桥村乡村旅游等产业支撑也作用明显,推动了乡村旅游,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,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。

结合“万企联万村、共走振兴路”行动

大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与企业对接联合,促进村企合作可持续发展。在空间上,“靠近田、贴近厂”,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,做到镇村布局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“多规合一”。统筹产业支撑,结合现代农业园区、工业园区、旅游景区布局新型农村社区,实现在就业上“能顾家、又挣钱”,发展上“上规模,增效益”,推动人口要素“聚起来”、农业产业“强起来”、集体经济“富起来”,实现居民“搬得出、留得住、能致富”。

作者:暂无
编辑:韦海燕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网站地图